《新聞稿》「健康台灣」如何實現?前食藥局長康照洲:健保改為目標制、導入價格可負擔的生物相似藥

張貼時間:2024-05-31




總統賴清德是台灣首位醫師總統,在參選期間主打「健康台灣」,擴大醫療支出、推動健保制度革新、設置百億癌症新藥基金、改善醫療人員待遇等,都是他重要的政見。各界期盼醫界出身的賴清德能解決健保面臨的困境,也有不少專家學者呼籲,將健保從「總額制」改成「目標制」,合理反應社會人口結構與醫療科技發展的費用需求。

康照洲支持健保改為目標制 但要通盤檢視
 
針對健保現況,前衛生署食藥局長、台灣醫藥品法規協會理事長康照洲指出,藥品的使用占比越來越高,從以前 20% 成長到 25%,近年來達到 27% 至 28%,有持續往上漲的趨勢;政府必然要面對藥價越來越貴的問題,雖然每年藥費都可以適當的調整與加給,但一昧壓縮藥價,讓藥價過低,醫療藥品的供應鏈可能會出現問題。

康照洲也強調,不可否認的是,藥物的使用可能還有調整空間,要避免浪費或使用不當的情形。首先需要內部檢討,找出不該有的浪費,再確認藥品真正需要多少費用,做出比較好的推估;健保從「總額制」改成「目標制」的政策方向,是很好、也很有彈性的方式,若未來藥費真的不足,就可以從其他地方挹注。
 
「目標制」是政府設定「對醫療最大的目標」,讓醫療總額隨著目標來改變,萬一不足的時候 ,使用其他資源(公務預算)來挹注。問及健保「目標制」要如何落實,康照洲認為,目前可能還在蒐集各方意見的階段,執行起來也不是那麼簡單,因為不只是看病端的需求,還要從醫院端、醫師端、藥師端、整體國家預算等方面來檢視,同時也需要納入社會大眾的意見,才有辦法做到。

導入價格可負擔的生物相似藥 降低健保負擔
 
此外,推廣生物相似性藥品,也是打造永續醫療、幫助台灣朝向可負擔醫療的必經之路。康照洲表示,台灣醫藥品法規學會長期關注生物相似性藥品政策的研究,若導入價格可負擔的生物相似藥,可提供病友更多藥品選擇,並降低病友與健保的負擔,以達到醫療資源再分配促進,對整體社會的效益與醫療支出都有正面的幫助。

台灣醫藥品法規學會啟動「台灣健康政策論壇-可負擔醫療系列座談會」


據了解,目前台灣生物相似藥使用率只佔不到 8%,原廠藥佔比仍超過 90%,許多醫院接受度低,導致台灣生物相似藥的推動窒礙難行。根據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的調查,雖然目前有 7 成醫院導入生物相似性藥品進藥政策,但僅 2 成醫院導入「一加二」進藥政策,即在原廠藥之外開放兩個生物相似藥品併行於醫院的用藥選項,其整體比例仍然過低。
 
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建議政府試辦「差額負擔」,藉由生物相似性藥品與原開發廠的價格差異,以較低價格給付,達到健保整體財務的節省,而節省的錢又可挹注更多新藥,或擴增給付適應症範圍,達到正向的循環,這也將增加病患的藥品可近性,還能朝向接軌國際治療指引的目標前進。

生物相似藥獎勵試辦計劃目標 3 年使用率達 30%
 
台灣醫藥品法規學會也提出 5 點建議,第一、制定並且逐步擴大獎勵機制,讓生物相似藥導入成為醫院、醫師點值保障的績效 KPI,甚至可進一步評估將獎勵納入醫院評鑑中;第二,擴大簡化生物相似性藥品事前審查,減輕醫師開立處方成本。
 
第三,優化藥價調整機制;第四,評估包裹式給付方案;第五,評估兩階段作法放寬給付規範,如導入轉換寬限期(Grace period),兩階段分別為先創造競爭,再擴增適應症,讓醫院具備誘因「引進」且「使用」生物相似性藥品。
 
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,在健保資源有限的情況下,如何有效運用,照顧更多民眾,是健保署鼓勵生物相似性藥品使用的初衷。他坦言,目前生物相似藥占比的確太低,健保署已在藥品政策改革方案中納入生物相似藥獎勵試辦計劃,並獲得共擬會通過,以三年達到使用率 30% 為第一階段政策目標,若效果良好再進入下一階段評估,例如 50% 使用率。

石崇良認為,推廣生物相似藥的關鍵在於建立醫院獎勵機制,透過制定任務 KPI,把點值回饋給達成獎勵的醫院;另針對已有原廠生物製劑的適應症,只要生物相似藥提出申請,健保署會優先收載給付。他也認同,擴大給付範圍不僅能嘉惠更多病友並可降低病友負擔,針對符合臨床指引而健保尚未給付的適應症,將請業者提出申請,健保署會儘速評估以包裹方式擴大給付。


新聞連結:https://www.upmedia.mg/news_info.php?Type=5&SerialNo=202988
回頂端